中興何新:不但要做4K 還要做4K+
0
這是中興做4K的時代,但顯然還遠遠不夠,何新還4K終端普及沒那么多,中興做上海虹口在網上如何找上門服務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帶寬沒那么高,何新還更關鍵的中興做是4K內容沒那么多,甚至,何新還真假4K的中興做爭論還不絕于耳。中興通訊多媒體視訊產品市場總監何新說,何新還4K帶來清晰、中興做鮮艷、何新還流暢的中興做極致體驗,符合技術發展方向,何新還契合了用戶需求,中興做中興不但要做4K,何新還還要做4K+。中興做
何新在流媒體網深圳論道上分享了中興的“Injoy 4K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并接受了流媒體網專訪,暢談當下的真假4K之爭以及中興的理解,并呼吁產業鏈的合作共贏。
真4K假4K
當下是不是4K爆發的前夜?何新談到四個層面的成熟:電視、機頂盒軟硬件技術逐步成熟,產品迭代能力大幅提升;電視大屏化,消費者對視頻內容的視覺要求不斷提高;政策環境趨穩,商業模式日趨成熟;FTTH和無線寬帶的提升與普及。何新說,上海虹口在網上如何找上門服務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4K帶來清晰、鮮艷、流暢的極致體驗,符合技術發展方向,契合了用戶需求。
關于當下的真假4K之爭,何新指出,4K其實指的是一個分辨率標準,3840*2160這樣的分辨率就可以叫4K了。但是實際收看的時候,并不僅僅只受分辨率的影響,還可能跟色彩的飽和度、畫面的失真度等有關系,是30幀/秒還是60幀/秒,這也是有關系的。他說如果把標準定在僅僅是分辨率的話,基本支持4K的都算真4K,但60幀/秒跟30幀/秒的視覺體驗肯定存在差異,所以市場上有真假4K的爭議。
何新表示,從技術的角度分析,想要完全的4K給用戶提供服務,從當下的帶寬環境來說這個業務可以先不做了。因為在10兆、20兆的帶寬條件下去做4K,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壓縮算法,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程度畫面質量的丟失。何新坦言,這個比較主觀,就是畫面丟失和真正沒有做過高壓縮的4K的差異,在肉眼能不能夠識別。就像無損音樂做到64K、128K、256K,但沒有做到1兆,為什么?因為人的耳朵已經分辨不出來他們之間的差異了。何新說,4K做到現在這個程度,色彩覆蓋大概是70%多,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看出來丟失的細節在什么地方,作為用戶來說,肉眼上純粹的直接感受已經看不出來。中興定義的4K是,首先分辨率肯定要達到4K標準,然后在色彩飽和度和畫面失真度上面要讓人的肉眼看不出來,兼顧網絡帶寬和用戶直接主觀感受的情況下,能夠達到一個人的肉眼感覺不到的標準就是真4K。
Injoy 4K——現在要做4K+
何新指出,語音、娛樂是現在的支柱,而智能家居或智慧家庭是未來的支柱。智慧家庭剛需由原來的影音、娛樂變成兩條主線,還有一個是即時通訊。即使像移動流量這樣的業務,如果不和家庭、社會關系發生聯系,價值也不大,只有依托家庭的基礎或者是依托家人,在外面打電話、看視頻、發短信、發微信才有意義。
何新說,4K這塊中興一直投入很大,也是業內領先,隨著技術的發展,硬件、軟件、產業鏈、生態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中興把4K做到4K+——不僅要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要超出用戶的期望。他表示,對于做這個事情,中興非常有信心,一是芯片廠商有力的支持,包括自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二是運營商光網的普及;三是牌照商、內容商的1080P以及4K等內容制作以及互聯網企業的積極介入等等,都在顯示“臨界點已經到了,大環境已經成熟了”。
關于中興主要跟進的技術,何新談了三個方面:一是編碼技術的提高,比H.265更高壓縮,從25M降到10M;二是智能調度,4K的體積和內容可能是原來的10倍左右,要求用新的技術更快的下發;三是漸進分發,這些都是基于中興的網絡以及核心競爭力的。他說原來4K用H.264編碼壓縮,可能必須要到30兆人的肉眼才能看到差異,但現在用H265,甚至用中興專利算法,可能10幾兆,人的肉眼就已經感覺不出來它的差異。
專利會不會作為競爭武器?會不會增加合作伙伴成本?何新表示,進行商務談判的時候不是按照專利來談,而是說服務了多少用戶,甚至成本更小,這是競爭優勢,所以不會給客戶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至于什么時候用專利和不用專利,就一個標準,就是專利會不會對合作伙伴、同行形成競爭門檻。運營商一般要求,可以不公布技術,但是用戶都能夠享受到。例如中興的前向糾錯技術,不僅自己能夠用,還要保證第三方也能很順暢的用。
同時何新也呼吁合作共贏,他說4K的提供,不僅僅是有CDN產品,或者有機頂盒就夠了,需要內容商拍攝時用支持4K的攝像機,要求運營商在進行碼流傳遞的時候有10兆到30兆的帶寬,各方合作才能給用戶一個真正4K的體驗,中興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好。“如何在未來的競爭中定位好自己在產業鏈中間的位置,各方其實是競合關系,競合關系就意味著互補,可以共贏,可以一起把Injoy 4K 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做得更好”,何新強調。
三個中心一張網——泛在、移動
關于未來的藍海在什么地方,中興對運營商未來的收入做了一個分析:首先移動流量的消費會從現在的15%增加到33%;其次家庭業務會從10%到15%。除此之外,政企業務和跨界應用都有很大的增長,話音業務則是屬于下滑的狀態。何新說,未來的增長點一定是和移動、多屏、融合有關系的。家庭業務和個人業務界限不再那么明顯了,一個用戶不僅僅是家庭用戶,也有可能是個人用戶,甚至有政企用戶的屬性,現在是富媒體通信。而傳統的移動運營商、固網運營商、廣電運營商,甚至很可能在未來像互聯網企業都會變成全業務運營商,也就是說三塊屏——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提供的業務這三塊屏都要滿足。如果現在的應用開發還聚焦在其中的某一塊屏上,則會喪失先機。
何新提到三個中心:機頂盒——電視業務匯聚中心;手機——遠程交互中心;家庭智能網關——家庭聯網中心。他說運營商傳統運營價值需要重構,從有代表性的運營商的家庭業務來看,有三大主要核心業務組成:第一類是超清影視以及由超清影視或優質內容衍生出來的廣告、大數據營銷這樣一些服務、產品。第二類是由游戲、電商,或者互聯網廣告組成的互動娛樂的核心業務以及它的衍生產品。第三類是由未來的媒體通訊和智慧家庭組成的核心應用以及延伸,比如說智慧家庭向下可以到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向上可能到工業制造4.0、移動辦公。這三大類是階段式、階梯式的發展過程。
何新談到傳統企業的微創新,他說中興做Injoy 4K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時候,還是依托于傳統的優勢,以及由這個優勢衍生出來的新優勢。中興通訊原來是做通信行業和網絡行業的,雖然有從端到端的這樣一個很長的產品線,但真正的核心能力還是在網絡、在通信。中興要做的是和運營商一起把基礎能力開放出來,以及由這些基礎能力衍生出來的,像現在的全程全網的CDN的能力、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現在產業鏈最大的優勢是端到端解決方案,也就是云、管、端,或者是匯聚層、骨干層、接入層。“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張泛在的、移動的、全程全網的業務承載網,即分發網,專業名詞是CDN網絡”,何新說。
現在講究智簡網絡,何新說,中興除了考慮現在比較常見的IPTV、OTT的CDN,還有各種加速的CDN的融合,做的比較前瞻一點的事情,一個是考慮極致移動場景下的CDN的應用,第二個考慮的是CDN能不能跨網,比如中國電信能不能和歐洲電信合作,把它的CDN連成一張網,讓客戶在中國和歐洲享受同樣的服務。
何新在流媒體網深圳論道上分享了中興的“Injoy 4K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并接受了流媒體網專訪,暢談當下的真假4K之爭以及中興的理解,并呼吁產業鏈的合作共贏。
真4K假4K
當下是不是4K爆發的前夜?何新談到四個層面的成熟:電視、機頂盒軟硬件技術逐步成熟,產品迭代能力大幅提升;電視大屏化,消費者對視頻內容的視覺要求不斷提高;政策環境趨穩,商業模式日趨成熟;FTTH和無線寬帶的提升與普及。何新說,上海虹口在網上如何找上門服務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4K帶來清晰、鮮艷、流暢的極致體驗,符合技術發展方向,契合了用戶需求。
關于當下的真假4K之爭,何新指出,4K其實指的是一個分辨率標準,3840*2160這樣的分辨率就可以叫4K了。但是實際收看的時候,并不僅僅只受分辨率的影響,還可能跟色彩的飽和度、畫面的失真度等有關系,是30幀/秒還是60幀/秒,這也是有關系的。他說如果把標準定在僅僅是分辨率的話,基本支持4K的都算真4K,但60幀/秒跟30幀/秒的視覺體驗肯定存在差異,所以市場上有真假4K的爭議。
Injoy 4K——現在要做4K+
何新指出,語音、娛樂是現在的支柱,而智能家居或智慧家庭是未來的支柱。智慧家庭剛需由原來的影音、娛樂變成兩條主線,還有一個是即時通訊。即使像移動流量這樣的業務,如果不和家庭、社會關系發生聯系,價值也不大,只有依托家庭的基礎或者是依托家人,在外面打電話、看視頻、發短信、發微信才有意義。
何新說,4K這塊中興一直投入很大,也是業內領先,隨著技術的發展,硬件、軟件、產業鏈、生態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中興把4K做到4K+——不僅要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要超出用戶的期望。他表示,對于做這個事情,中興非常有信心,一是芯片廠商有力的支持,包括自研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二是運營商光網的普及;三是牌照商、內容商的1080P以及4K等內容制作以及互聯網企業的積極介入等等,都在顯示“臨界點已經到了,大環境已經成熟了”。
關于中興主要跟進的技術,何新談了三個方面:一是編碼技術的提高,比H.265更高壓縮,從25M降到10M;二是智能調度,4K的體積和內容可能是原來的10倍左右,要求用新的技術更快的下發;三是漸進分發,這些都是基于中興的網絡以及核心競爭力的。他說原來4K用H.264編碼壓縮,可能必須要到30兆人的肉眼才能看到差異,但現在用H265,甚至用中興專利算法,可能10幾兆,人的肉眼就已經感覺不出來它的差異。
專利會不會作為競爭武器?會不會增加合作伙伴成本?何新表示,進行商務談判的時候不是按照專利來談,而是說服務了多少用戶,甚至成本更小,這是競爭優勢,所以不會給客戶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至于什么時候用專利和不用專利,就一個標準,就是專利會不會對合作伙伴、同行形成競爭門檻。運營商一般要求,可以不公布技術,但是用戶都能夠享受到。例如中興的前向糾錯技術,不僅自己能夠用,還要保證第三方也能很順暢的用。
同時何新也呼吁合作共贏,他說4K的提供,不僅僅是有CDN產品,或者有機頂盒就夠了,需要內容商拍攝時用支持4K的攝像機,要求運營商在進行碼流傳遞的時候有10兆到30兆的帶寬,各方合作才能給用戶一個真正4K的體驗,中興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好。“如何在未來的競爭中定位好自己在產業鏈中間的位置,各方其實是競合關系,競合關系就意味著互補,可以共贏,可以一起把Injoy 4K 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做得更好”,何新強調。
三個中心一張網——泛在、移動
關于未來的藍海在什么地方,中興對運營商未來的收入做了一個分析:首先移動流量的消費會從現在的15%增加到33%;其次家庭業務會從10%到15%。除此之外,政企業務和跨界應用都有很大的增長,話音業務則是屬于下滑的狀態。何新說,未來的增長點一定是和移動、多屏、融合有關系的。家庭業務和個人業務界限不再那么明顯了,一個用戶不僅僅是家庭用戶,也有可能是個人用戶,甚至有政企用戶的屬性,現在是富媒體通信。而傳統的移動運營商、固網運營商、廣電運營商,甚至很可能在未來像互聯網企業都會變成全業務運營商,也就是說三塊屏——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提供的業務這三塊屏都要滿足。如果現在的應用開發還聚焦在其中的某一塊屏上,則會喪失先機。
何新提到三個中心:機頂盒——電視業務匯聚中心;手機——遠程交互中心;家庭智能網關——家庭聯網中心。他說運營商傳統運營價值需要重構,從有代表性的運營商的家庭業務來看,有三大主要核心業務組成:第一類是超清影視以及由超清影視或優質內容衍生出來的廣告、大數據營銷這樣一些服務、產品。第二類是由游戲、電商,或者互聯網廣告組成的互動娛樂的核心業務以及它的衍生產品。第三類是由未來的媒體通訊和智慧家庭組成的核心應用以及延伸,比如說智慧家庭向下可以到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向上可能到工業制造4.0、移動辦公。這三大類是階段式、階梯式的發展過程。
何新談到傳統企業的微創新,他說中興做Injoy 4K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時候,還是依托于傳統的優勢,以及由這個優勢衍生出來的新優勢。中興通訊原來是做通信行業和網絡行業的,雖然有從端到端的這樣一個很長的產品線,但真正的核心能力還是在網絡、在通信。中興要做的是和運營商一起把基礎能力開放出來,以及由這些基礎能力衍生出來的,像現在的全程全網的CDN的能力、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現在產業鏈最大的優勢是端到端解決方案,也就是云、管、端,或者是匯聚層、骨干層、接入層。“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張泛在的、移動的、全程全網的業務承載網,即分發網,專業名詞是CDN網絡”,何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