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華為入局電視領域已基本被證實。只不過,可能并不叫華為電視而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華為要做電視的消息就時常登上各大媒體頭條,關于產品的細節信息也越來越豐富。綜合目前所掌握的消息,華為即將發布的或是一款智
廣州外圍(高端外圍)外圍模特(電話微信181-8279-1445)一二線城市外圍預約外圍上門外圍女,不收任何定金30分鐘內快速到達 華為入局電視領域已基本被證實。華為只不過,電視可能并不叫華為電視而已。形態想
廣州外圍(高端外圍)外圍模特(電話微信181-8279-1445)一二線城市外圍預約外圍上門外圍女,不收任何定金30分鐘內快速到達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華為要做電視的個設消息就時常登上各大媒體頭條,關于產品的華為細節信息也越來越豐富。
綜合目前所掌握的電視消息,華為即將發布的形態想或是一款智能顯示屏產品,由京東方/華星光電提供面板,出現有55/65兩種尺寸,個設旗下海思提供AI芯片,華為
廣州外圍(高端外圍)外圍模特(電話微信181-8279-1445)一二線城市外圍預約外圍上門外圍女,不收任何定金30分鐘內快速到達還有可能搭載雙攝像頭并支持游戲和社交功能。電視

產品形態似乎已經勾勒出來,形態想但留給人的出現想象空間依然巨大。
華為電視?個設智能大屏手機? 縱觀近幾年智能電視的發展,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智能電視的功能創新大多從手機行業中“借鑒”而來,例如電視購物、視頻通話、語音查詢等,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視產品的附加值,但實際體驗卻無法與手機相媲美。歸根究底,這與智能電視略顯僵硬的交互方式不無關系。
傳統電視依靠遙控器,AI時代仰仗人工智能語音,但顯然都不如手機按鍵、觸屏來的更為直接、便利。按照華為自己的說法,“華為不做傳統電視,而是會推出具有電視功能的智能終端”。我們有理由推測,華為將要改變的,或許是傳統電視的交互方式。

事實上,電視的交互方式一直在改變,但總歸是不徹底的、不成熟的。不少彩電廠商喊出過“告別遙控器”的口號,試圖通過人工智能語音改變一直以來以遙控器為主的交互方式,但最終結果都差強人意。
華為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對于新的交互方式或有其獨到見解,如果參照現階段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交互方式,將大屏觸控應用到電視產品上并予以優化也并非不可能。這樣一來,“華為電視”最終的產品形態或許會是一種類似智能大屏手機的設備,這也符合華為所透露的“具有電視功能的智能終端”這一產品定位。
華為電視?智能家庭樞紐? 華為入局電視領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龐大的IOT物聯網才是華為真正的目標市場。華為HiLink智能家居系統的全面升級也印證了華為在IOT市場的野心。華為希望HiLink在未來三年內覆蓋三分之一的IoT設備,那么打造一款智能家庭核心樞紐終端設備,顯然是錦上添花的選擇。

但現階段,傳統形態的電視功能有限,無法成為華為AIoT 生態戰略下最好的載體,這就迫使華為去創造一個多功能聚合(雙攝像頭、支持游戲、社交等)的智能大屏產品,最終表現出來的形態或是具備電視功能的智能家庭核心終端設備。
當華為HiLink遇到華為智能家庭核心終端,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就已經構建完成。通過這塊智能大屏可以輕松實現家庭娛樂、安防照明、自動化操控等一系列操作,從而形成一套完整而流暢的用戶體驗。同時因為智能家庭核心終端的存在,華為HiLink也將有機會連接到更多設備,而不至于成為物聯網孤島。
華為電視?智能家庭平板? 關注數碼產品的朋友可能會記得,去年微軟發布了一款50.5英寸的多點觸控顯示屏設備,幾乎與目前“華為電視”的所有特征相吻合,唯一不同的是使用場景。這款名為Surface Hub 2的設備,擁有一塊碩大的液晶顯示屏,微軟還為其增加了4K攝像頭,集成揚聲器和遠場麥克風陣列,它的出現讓工作、生活變得更加輕松。

試想如果在產品中加入電視功能,將辦公場景優化為家庭場景,同時輔以AIOT生態連接,華為電視的最終產品形態會是Surface Hub 2的“家庭版”嗎?真的可以期待一下。
其實不管華為電視將以怎樣的產品形態出現,對電視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就像余承東所說,華為只做產業賦能者,而不是行業掠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