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Hypereal的中國發布會時間雖然是在3月27日,但是式打R世青亭網早已從多方信源獲悉,這家此前因開源類似HTC Vive的界前
佛山高明區同城附近約(同城美女約炮)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激光定位方案而名噪一時的中國公司,這次要推出的中國是一款Oculus類似定位方案的VR頭盔。
這是式打R世一場被嚴重劇透的發布會。
Hypereal的界前發布會時間雖然是在3月27日,但是中國青亭網早已從多方信源獲悉,這家此前因開源類似HTC Vive的式打R世激光定位方案而名噪一時的中國公司,這次要推出的界前是一款Oculus類似定位方案的VR頭盔。
而事實也差不太多,中國擺在Hypereal體驗區里的式打R世擺著的Hypereal Pano頭顯,除了定位系統與Oculus的界前Constellation神似外,這款頭盔的中國外觀更是讓人想起了索尼在全球賣了91.5萬臺的PSVR?,F場供把玩的式打R世手柄SENS,不用說,界前長得和Oculus Touch那是異曲同工。
Hypereal此次推出的一共是三款VR硬件,價格2499元的Hypereal Pano,配游戲手柄和一個定位攝像頭;3699元的Hypereal Pano Pro和前者無異,只是在頭盔前端加上了一臺屬于英特爾的RealSense景深相機,此外還有VR操作手柄SENS,售價799元,帶一個定位攝像頭。將在六月份發貨。
爭議
“HTC(Vive)這家公司可以說是一家有想法,沒技術的公司。”
如果說發布會除了產品價格外還有什么意外之喜,那大概就是Hypereal CEO黃柴銘屢屢放出的驚人之語。比如上面這句,就讓一位前Vive人士對青亭網感嘆:“開了這么多發布會,還是
佛山高明區同城附近約(同城美女約炮)崴信159-8298-6630提供外圍女小姐上門服務快速安排面到付款頭一次聽到直接把友商名字給說出來噴的?!?br>
實際上,Hypereal從來似乎與“爭議”二字脫不開干系。去年CJ上,Hypereal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帶有定位系統的VR頭盔Hypano,但馬上就因為外觀與HTC Vive極其相似而引起爭議。
在2017年2月,Hypereal又開發了自己的激光定位,雖然得到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贊賞,但也有業內人士對青亭網表示,Hypereal的方案應該是借鑒了HTC Vive的Lighthouse實現思路,“自己并未真正掌握激光”。
而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Hypereal的工作人員告訴青亭網,Hypereal新品的定位采用的是紅外攝像頭,去捕捉頭盔上的紅外發光點。這套方案幾乎與Oculus的Constellation原理別無二致,只是似乎更加能抵抗遮擋,當青亭網短時間擋住其中一臺時,整體的定位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所不同的是,Hypereal只需要兩個攝像頭來定位,而非Oculus的三個。做房間范圍(Room-Scale)定位的時候,一臺攝像頭被安置在用戶前方,另一臺則被安置在后方。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單攝像頭視場角水平120度,垂直7-80度,兩臺攝像頭定位范圍大概是2x2米。
所以說,到底怎么樣?
實際上,“和XXX、XXX長得像”“似曾相識”幾乎都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話,乃至到后來都懶得提了,因為這實在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連黃柴銘自己也對青亭網承認:“能解決問題就好,不是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我們不是一家設計公司,什么好用我們就用什么,前人有成果,沒有法律風險,就可以借鑒?!?br>
這話說得雖然露骨倒也確實在理:管你是抄襲也好,借鑒也罷,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實際體驗怎么樣?
經過青亭網親自體驗,也采訪了現場大量體驗過后的VR圈人士,除了一些如分辨率問題、偶爾有卡頓之類的抱怨外,大家的答案都出乎意料地一致:“還不錯”。
從實際效果來看,Hypereal的頭盔與Oculus、HTC Vive并不相差多少:定位較為穩定,游戲玩起來也算爽快流暢。據官方稱,Hypereal采用的是AMOLED屏幕,擁有90Hz的刷新率、120度的視場角、2K分辨率和低于16毫秒的延遲,這個數據和實際體驗是基本吻合的。
現場把自家的游戲移植到Hypereal的游戲工作室“北歐巨魔”成員告訴青亭網,Hypereal頭盔的體驗應該夾在Oculus和HTC Vive中間,而且實際上Hypereal現在也能使用三個攝像頭實現定位。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Hypereal Pano頭顯加上SENS手柄大概是3298元。而HTC Vive的價格接近7000元,Oculus在國內未正式開售,但天貓的報價也要接近6000元,這還是不帶Touch手柄的情況,另外的PSVR加上MOVE手柄也在4000元左右,這還不算游戲必須的PS4主機。
對了,還有電腦呢?要知道,搞一臺適配HTC Vive/Oculus Rift這樣的電腦也是一大筆開銷,甚至超過頭盔本身的價格。
這方面黃柴銘似乎也想到了,他在現場推出了一個名為Super Sampling和Queue Ahead的技術,號稱“能大幅降低VR對電腦的需求”,“只需要500美元級別的電腦就能運行VR”,Hypereal的最低配置要求的GPU一欄赫然寫著“英偉達GTX 960、AMD Radeon RX 460”。
這一說法也部分得到了北歐巨魔工作室的證實,他們稱已經成功在英偉達GTX 970顯卡上實現90幀的體驗,至于960,“今晚回去再試,應該問題不大”。
只是,這些新技術聽上去又都似曾相識,尤其是后一個——Oculus前不久在2016年10月的OC3大會上推出的“異步空間扭曲”也是大幅降低VR對電腦要求的技術,對電腦的最低要求也是Hypereal的英特爾i3-6100、GTX 960,一切似乎又“驚人的巧合”。
黃柴銘對青亭網表示,這些技術他們“從2015年7月就開始搞了”,而之所以開始研發,是為了保證當時最終的效果能夠讓人滿意。而搞這個技術的哥們兒,似乎已經獲得了麻省理工的PhD學位。
但是,光有硬件技術就夠了嗎? 生態,生態,生態
在去年CJ遭到“致敬”后,HTC 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青絲毫不客氣地對Hypereal點名道姓:“他們一邊是抄了 Vive,一邊抄了 Oculus。這是前幾年山寨手機的概念,你看到一個形狀覺得好就來抄一抄賣,這個東西最后還是要生態進行支撐。”
汪叢青可能只是無心之言,但黃柴銘這回反擊了:Hypereal是帶著“生態”來的。
Hypereal的發布帶著的VR公司的確堪稱豪華:締造了“VR版守望先鋒”神話的《RAW DATA》、被稱為“VR界皮克斯”的Baobab,剛剛入選索尼中國之星的刃意科技,以及一個讓人意外的客人——傳統3A級游戲大廠育碧。
“育碧一般是不會輕易給別家頭盔做內容的,”黃柴銘在發布會現場不乏得意。
支撐這個生態系統的,似乎是Hypereal硬件SDK的易用性,據北歐巨魔工作室向青亭網介紹,他們在周五才拿到了開發者版本,從開封、接入SDK到游戲正式運行,只花費了一個小時。而今天,他們的游戲已經在現場演示。
一位國內著名VR游戲公司CEO對青亭網表示,Hypereal平臺“只要給錢”他們就會上。而黃柴銘對此似乎早有準備,“會給開發商補貼”。
除了這些,Hypereal還帶來了頗為“廉價”的VR平臺會員——29元休閑會員、69元的達人會員和109元的“尊榮會員”,其中“尊榮會員”可以玩到平臺上“99.9%的內容”。相比Steam上一個VR游戲動輒就60-80元,這樣的價格的確顯得頗為“良心”。
只是,這似乎又是在向HTC Vive“隔空喊話”——后者剛在今天上午宣布了自己大陸的會員費為29.99元/月。
“是不是臨時改的?”那位前Vive人士看到價格,這樣對青亭網笑道。
也就是說,我們又可以擊掌歡慶,中國第一、世界前三了?似乎沒那么簡單。
年輕團隊的隱憂
Hypereal的發布會開在北京嘉里大飯店,巧合的是,在三個月以前,著名VR影視公司Jaunt也在這里召開發布會,宣布和小米的合作。
一家本土公司,一家國外公司。性格卻截然不同。
Jaunt中國CEO方淦給人的感覺是溫和老練,無論是怎樣對VR不了解的媒體,對他們拋來的問題他總是笑吟吟的,而黃柴銘給人的感覺是尖銳、心直口快,有時有點咄咄逼人,毫不客氣地對各路友商點名道姓地“開噴”,充分凸顯了他90后“奧數神童”的身份。甚至黃柴銘對SteamVR都表現出了一絲不屑。
黃柴銘對青亭網透露,公司現在有100多人,其中技術研發占到70%。但他表示,光有技術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看產品、看市場需求。延時、定位、分辨率…這些技術固然重要,但不和產品結合是沒有意義的:“4K的頭顯都沒意義,你有10000K的分辨率也沒用。”在他看來,市場需要的是更實際的東西,要解決實際性問題,核心是怎樣打開這個市場。
AMD VR計算平臺與方案總監楚含進當日罕見地為Hypereal站臺。談及Hypereal的技術時,他表示Hypereal的技術“的確是自主做的”——“一手好牌,就看他們今后怎么打了”。
不過,年輕的團隊雖然有銳氣,卻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這太莽撞了,這樣宣傳實際上是違反有關法規的,很可能吃官司,”看到黃柴銘公開嘲諷HTC,那位Vive的人士不禁也為黃柴銘捏了把汗。
只是,“年輕”可能還不是唯一的問題。
國內一家專注于手勢交互的公司CEO告訴青亭網,Hypereal半年前HTC Lighthouse的激光方案實際上就不錯,但在他的眼中,“這家公司是一家研發型公司,產品量產估計要交不少學費,就類似當年的Oculus。而且說六月份就發貨,很可能會把自己搞死。研發出來原型,離量產、產品化還有很長的距離。”
他回溯2013年,“有很多智能硬件公司都是死在供應鏈上。Hypereal之前的Lighthouse方案丟掉了,又搞了一個Oculus的方案,可能是缺乏供應鏈方面的人才,在研發之前,就確定這套是能夠量產的?!?br>
事實,似乎的確如這位CEO所說,黃柴銘對青亭網表示,Hypereal在去年CJ后就放棄了激光定位,轉而現在的攝像頭定位方案,原因是激光“太貴,成本下不來”。而現在這套方案,實際上是希望大家“一個人、坐著玩”,也不鼓勵多人定位。
“互聯網公司進入一個新領域,不懂供應鏈,會在這方面吃大虧的,融的一兩千萬美金應該是不夠燒的,可能要再融一輪吧,”這位CEO的話幾乎步步言中,黃柴銘也的確告訴青亭網,公司在前不久宣布獲啟明創投千萬美元級B輪投資,但那實際上已經是去年的消息,“我們還有新一輪融資,沒有對外公布而已”。
至于Pro的RealSense景深攝像頭,黃柴銘稱那是為下一代產品布局。不過之前那位CEO倒是并不看好:“RealSense是個大坑:結構光是個做了十年都還沒成熟的坑,有大小、功耗、抗光性,這三個物理缺陷。這是從原理上無法解決的?!?br>
最后,他總結:“技術借鑒是肯定了的,能搞出來也是本事,這點已經比大多數公司強了。但是難點還在供應鏈?!?br>
做法值得鼓勵嗎?
此前,一位國內專注于AI/AR的解決方案公司CEO曾對青亭網表示,中國的企業最擅長的就是模仿,但如果國外公司很快搞出來一個東西,你馬上就能復制出來一個技術,那也是很了不起的。
對于這種做法,筆者個人的立場是,不支持,但也不反對——畢竟,在眼下的情況,這一步似乎是中國“技術流”廠商共同之殤。
“中國式打法,野蠻生長,很可能是顛覆式的,”一家國內著名VR游戲公司的CEO這樣對青亭網評價Hypereal。
在他看來,Hypereal的確是各家技術“拼起來”。但他言詞之間仍不乏稱贊之意:“中國企業不都這么干嗎?很難說會不會亂拳打死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