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亞馬遜、谷歌已位列智能家居第一陣營
來源:骨軟筋酥網
時間:2025-11-23 08:35:07
導讀:北京時間9月25日,小米遜谷云米在納斯達克上市,亞馬營它是歌已廈門湖里美女上門聯系方式vx《365-2895》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小米生態鏈第二家上市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是位列智能家居。
北京時間9月25日,家居云米在納斯達克上市,第陣它是小米遜谷小米生態鏈第二家上市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是亞馬營智能家居。同樣在9月份,歌已美國互聯網巨頭亞馬遜開了規模巨大的位列發布會,一口氣發布了十幾款智能家居硬件產品,家居加大了在這個賽道的第陣布局力度。而谷歌對于智能家居的小米遜谷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以智能音箱為中心,亞馬營要讓自己的歌已智能家居軟件平臺覆蓋到更多硬件產品。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廣義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接近4000億元。在世界范圍內,智能家居行業的2022年預測市場規模則將達到1550億美元。過去,智能家居的主要玩家是傳統家電廠商,它們對體驗最大的改進是讓一部分家電有了操作系統,功能更強大更便利,典型的廈門湖里美女上門聯系方式vx《365-2895》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產品是智能電視。當科技公司入場后,它們用AI技術作為驅動,用語音和感應器來控制,家居電器真的變得更聰明,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適應和進化,智能更名副其實。
小米今年在香港上市,人們發現智能家居在小米的收入中占據了重要的份額,以智能家居為核心業務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云米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小米系儼然進入了世界智能家居第一陣營,那美國的科技巨頭在這個領域又如何應對?阿爾法公社(公眾號:alphastartups)以處于智能家居第一陣營的小米、亞馬遜、谷歌為例,詳解智能家居的行業現狀和巨頭們的打法。
沉迷生態鏈的小米
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最初的嘗試始于2013年11月發布的小米路由器。它的思路是利用路由器為中心,將智能家居硬件聯網,以手機APP為入口,控制聯網的硬件。2014年5月,小米電視2發布,2014年10月,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燈泡、小米智能遙控中心發布。至此,小米初期的智能家居布局完成。

之后,小米在2015年發布了小米智能家庭套裝,它包括智能網關和人體、門窗感應器等,把這些套裝與傳統的家電匹配和鏈接,就能實現小米原裝智能家居硬件的功能,這是給傳統家居家電賦能的動作,進一步擴大了它在智能家居方面的邊界。
從2015年-2017年,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小米招股書顯示,智能家居(包括生活消費品)在小米集團中的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13%增長到2017年的20.5%,收入也從86億元增長到200億元。不過在這個階段,它的智能家居產品更貼切的定義應該是互聯網家居產品,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一步之遙。

2017年7月26日發布的AI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改變了這一點,它讓智能家居的交互界面從觸摸變成了語音,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在小愛同學發布之前,智能家居也能收集用戶的數據,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并改進產品,但是這個改進周期會較長。小愛同學發布之后,智能家居產品收集的數據可以供AI學習,并且以更快的周期進化,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越用越聰明,越用越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小米和剛剛上市的云米旗下各類智能家居產品都接入了小愛同學AI語音助手,它也助推了小米在這項業務上的增長,根據小米2018年二季度的財報,智能家居及生活消費類的收入達到了104億元,同比增長104.3%,使用智能家居的用戶達到1.15億,擁有5臺機以上智能家居設備的用戶則接近170萬。
未來,以AI驅動的智能家居業務在小米整體生態業務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重,也會成為它除手機以外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不過與另外兩個巨頭亞馬遜、谷歌相比,小米的整體業務還有短板,那就是云服務不夠強,數據的沉淀和處理能力還需要提高。
軟硬件兩手都要抓的亞馬遜
亞馬遜在智能家居上的發展路徑與小米正相反,它是先有AI驅動的智能助手和智能音箱,再大規模發布智能家居硬件產品,從技術的發展來說,這樣的路徑似乎更加健康。

2014年,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發布,它的靈魂是Alexa,一款以AI驅動的語音助手。在全球范圍內,以Echo為中心的Alexa設備占據了壓倒性的市場份額,2016年四季度,Echo占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88%,2017年雖然下降到69%,但隨著市場整體的規模擴大,它的優勢仍然穩固。在軟件方面,亞馬遜表示截止2017年Alexa已經內置于來自1200個品牌的4000多種設備。

亞馬遜的Alexa除了能夠在Echo上使用,也能整合到筆記本電腦等傳統IT設備中。另外亞馬遜還推出Alexa for Business,這個版本可以用語音控制各種辦公電器,讓商務會議的體驗更佳。不過一直到2018年上半年亞馬遜都沒有推出能夠形成生態系統的智能家居硬件設備,而專注在Alexa的軟件和技術開發。

當然我們知道這個情況在2018年的9月21日改變了,亞馬遜在當天的發布會中一口氣發布了十多款基于Alexa的智能家居設備,除了Echo智能音箱各個級別的升級產品Echo Dot、Echo Sub、Echo Plus外,還有智能攝像頭、智能掛鐘、智能微波爐、智能網關,這些都與小米的布局類似;不過它還有Echo Show和Echo Auto,它們一個是便攜的智能娛樂顯示設備,一個是用于車內,幫助控制車內的各類娛樂和通信設備。
要說建造生態鏈,亞馬遜比小米走得更遠,它的Alexa不僅能覆蓋家居的使用環境,而且往汽車的車內空間和商用空間擴展,在亞馬遜Prime強大的賬號體系下,它們之間的協同能力更強。當用戶習慣養成后,人們會發現走到哪兒都離不開內置Alexa的設備,對它的依賴性可能會超過手機。
與小米不同的是,亞馬遜的云服務是世界第一,它的AWS占據了51.8%的市場份額,這讓它可以更好地沉淀和分析數據,并且用這些數據賦能它的其他業務,例如電商、零售、金融等。
尋找新廣告入口的谷歌
谷歌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時間也較早,它們在2014年1月收購了當時智能家居行業領先的創業公司Nest,收購價32億美元。Nest最初的產品是智能溫控器,第二款產品是煙霧探測器,之后又發布了一款智能監控攝像頭。但是它的產品一直沒有切中用戶的痛點,Nest部門逐漸在谷歌內部邊緣化,它的原CEO Tony Fadell也在2016年6月離職。

谷歌決定另起爐灶,它們于2016年5月發布了AI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同年11月發布了承載這個智能助手的硬件Google Home智能音箱。除了內置于智能音箱外,Google Assistant還能在多種設備中擴展。谷歌在建立生態方面的思路與亞馬遜、小米不同,它并不自己制造很多智能家居或IT硬件,而是賦能合作伙伴;它與聯想合作打造智能屏幕,這個產品類似于亞馬遜 Echo Show,可以成為家庭的娛樂和生活中心;它又與LG家電合作,把Google Assistant整合進LG品牌的家電中,這讓LG的洗衣機、烘干機和吸塵器等家電設備可以通過語音命令來控制。

為什么谷歌在智能家居上走了一條與其它廠商不同的道路,這得從它的核心收入模式說起。盡管谷歌的產品線漫長,各類業務幾乎無所不包,但是它的收入仍然嚴重依賴廣告,根據谷歌2018年二季度的財報,它的廣告收入為226.72億美元,占總收入的86%。所以谷歌在開拓新業務時,總是要考察這一項業務能不能成為低成本獲取廣告的入口,例如份額占據手機操作系統超過八成的安卓,就依靠其內置的谷歌應用成為了很好的廣告入口。而像安卓一樣,讓Google Assistant成為大多數智能家居產品首選的軟件,并利用領先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展示廣告的機會,就是谷歌發展這項業務的動力。
為什么智能家居如此重要
除了前文提到的亞馬遜、谷歌、小米等公司,中美的眾多頭部科技公司也在布局以智能AI助手為內核的智能家居業務。在美國,有蘋果、Facebook等公司,在中國有BAT和京東。
蘋果早在2014年就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開發平臺,在2017年6月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Facebook的智能音箱產品也將在下周推出,據說還會有智能顯示屏。百度有小度音箱、阿里有天貓精靈、騰訊有聽聽智能音箱、京東則有叮咚智能音箱,其中天貓精靈的銷量已經突破了500萬臺。除了已經推出的智能音箱產品外,它們在智能家居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劃。
為何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不愿意錯過這個領域?阿爾法公社(公眾號:alphastartups)認為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為了獲得新的增長動力;第二是為了獲得更豐富更深度的數據。
在科技硬件領域,個人電腦和手機都已經到達了市場容量的頂點,依附它們的互聯網生態不再能低成本的產生新增用戶和流量,而科技巨頭們的增長卻是不能停下來的,新的用戶和流量必須跟上。智能家居領域擁有比電腦和手機更廣闊的市場,人們可以不使用手機和電腦娛樂和工作,卻不能不使用家電。它的容量非常大,使用頻次非常高,未來的開發潛力幾乎是無限的。
未來的時代是AI的時代,而AI最離不開的是數據。智能家居產生的數據將比電腦和手機產生的數據更豐富、更深度,因為它不僅有娛樂、時事、商務、言論方面的數據,還有生活數據和行為數據,這有助于科技巨頭們開發出更聰明、更能幫助的人類的AI。如果科技巨頭在這個領域掉隊,它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處被動,這也是沒有巨頭愿意錯過智能家居領域的原因。
北京時間9月25日,家居云米在納斯達克上市,第陣它是小米遜谷小米生態鏈第二家上市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是亞馬營智能家居。同樣在9月份,歌已美國互聯網巨頭亞馬遜開了規模巨大的位列發布會,一口氣發布了十幾款智能家居硬件產品,家居加大了在這個賽道的第陣布局力度。而谷歌對于智能家居的小米遜谷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以智能音箱為中心,亞馬營要讓自己的歌已智能家居軟件平臺覆蓋到更多硬件產品。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廣義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接近4000億元。在世界范圍內,智能家居行業的2022年預測市場規模則將達到1550億美元。過去,智能家居的主要玩家是傳統家電廠商,它們對體驗最大的改進是讓一部分家電有了操作系統,功能更強大更便利,典型的廈門湖里美女上門聯系方式vx《365-2895》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產品是智能電視。當科技公司入場后,它們用AI技術作為驅動,用語音和感應器來控制,家居電器真的變得更聰明,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適應和進化,智能更名副其實。
小米今年在香港上市,人們發現智能家居在小米的收入中占據了重要的份額,以智能家居為核心業務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云米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小米系儼然進入了世界智能家居第一陣營,那美國的科技巨頭在這個領域又如何應對?阿爾法公社(公眾號:alphastartups)以處于智能家居第一陣營的小米、亞馬遜、谷歌為例,詳解智能家居的行業現狀和巨頭們的打法。
沉迷生態鏈的小米
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最初的嘗試始于2013年11月發布的小米路由器。它的思路是利用路由器為中心,將智能家居硬件聯網,以手機APP為入口,控制聯網的硬件。2014年5月,小米電視2發布,2014年10月,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燈泡、小米智能遙控中心發布。至此,小米初期的智能家居布局完成。

之后,小米在2015年發布了小米智能家庭套裝,它包括智能網關和人體、門窗感應器等,把這些套裝與傳統的家電匹配和鏈接,就能實現小米原裝智能家居硬件的功能,這是給傳統家居家電賦能的動作,進一步擴大了它在智能家居方面的邊界。
從2015年-2017年,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小米招股書顯示,智能家居(包括生活消費品)在小米集團中的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13%增長到2017年的20.5%,收入也從86億元增長到200億元。不過在這個階段,它的智能家居產品更貼切的定義應該是互聯網家居產品,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一步之遙。

2017年7月26日發布的AI語音助手小愛同學改變了這一點,它讓智能家居的交互界面從觸摸變成了語音,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在小愛同學發布之前,智能家居也能收集用戶的數據,了解用戶的使用習慣并改進產品,但是這個改進周期會較長。小愛同學發布之后,智能家居產品收集的數據可以供AI學習,并且以更快的周期進化,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越用越聰明,越用越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小米和剛剛上市的云米旗下各類智能家居產品都接入了小愛同學AI語音助手,它也助推了小米在這項業務上的增長,根據小米2018年二季度的財報,智能家居及生活消費類的收入達到了104億元,同比增長104.3%,使用智能家居的用戶達到1.15億,擁有5臺機以上智能家居設備的用戶則接近170萬。
未來,以AI驅動的智能家居業務在小米整體生態業務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重,也會成為它除手機以外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不過與另外兩個巨頭亞馬遜、谷歌相比,小米的整體業務還有短板,那就是云服務不夠強,數據的沉淀和處理能力還需要提高。
軟硬件兩手都要抓的亞馬遜
亞馬遜在智能家居上的發展路徑與小米正相反,它是先有AI驅動的智能助手和智能音箱,再大規模發布智能家居硬件產品,從技術的發展來說,這樣的路徑似乎更加健康。

2014年,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發布,它的靈魂是Alexa,一款以AI驅動的語音助手。在全球范圍內,以Echo為中心的Alexa設備占據了壓倒性的市場份額,2016年四季度,Echo占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88%,2017年雖然下降到69%,但隨著市場整體的規模擴大,它的優勢仍然穩固。在軟件方面,亞馬遜表示截止2017年Alexa已經內置于來自1200個品牌的4000多種設備。

亞馬遜的Alexa除了能夠在Echo上使用,也能整合到筆記本電腦等傳統IT設備中。另外亞馬遜還推出Alexa for Business,這個版本可以用語音控制各種辦公電器,讓商務會議的體驗更佳。不過一直到2018年上半年亞馬遜都沒有推出能夠形成生態系統的智能家居硬件設備,而專注在Alexa的軟件和技術開發。

當然我們知道這個情況在2018年的9月21日改變了,亞馬遜在當天的發布會中一口氣發布了十多款基于Alexa的智能家居設備,除了Echo智能音箱各個級別的升級產品Echo Dot、Echo Sub、Echo Plus外,還有智能攝像頭、智能掛鐘、智能微波爐、智能網關,這些都與小米的布局類似;不過它還有Echo Show和Echo Auto,它們一個是便攜的智能娛樂顯示設備,一個是用于車內,幫助控制車內的各類娛樂和通信設備。
要說建造生態鏈,亞馬遜比小米走得更遠,它的Alexa不僅能覆蓋家居的使用環境,而且往汽車的車內空間和商用空間擴展,在亞馬遜Prime強大的賬號體系下,它們之間的協同能力更強。當用戶習慣養成后,人們會發現走到哪兒都離不開內置Alexa的設備,對它的依賴性可能會超過手機。
與小米不同的是,亞馬遜的云服務是世界第一,它的AWS占據了51.8%的市場份額,這讓它可以更好地沉淀和分析數據,并且用這些數據賦能它的其他業務,例如電商、零售、金融等。
尋找新廣告入口的谷歌
谷歌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時間也較早,它們在2014年1月收購了當時智能家居行業領先的創業公司Nest,收購價32億美元。Nest最初的產品是智能溫控器,第二款產品是煙霧探測器,之后又發布了一款智能監控攝像頭。但是它的產品一直沒有切中用戶的痛點,Nest部門逐漸在谷歌內部邊緣化,它的原CEO Tony Fadell也在2016年6月離職。

谷歌決定另起爐灶,它們于2016年5月發布了AI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同年11月發布了承載這個智能助手的硬件Google Home智能音箱。除了內置于智能音箱外,Google Assistant還能在多種設備中擴展。谷歌在建立生態方面的思路與亞馬遜、小米不同,它并不自己制造很多智能家居或IT硬件,而是賦能合作伙伴;它與聯想合作打造智能屏幕,這個產品類似于亞馬遜 Echo Show,可以成為家庭的娛樂和生活中心;它又與LG家電合作,把Google Assistant整合進LG品牌的家電中,這讓LG的洗衣機、烘干機和吸塵器等家電設備可以通過語音命令來控制。

為什么谷歌在智能家居上走了一條與其它廠商不同的道路,這得從它的核心收入模式說起。盡管谷歌的產品線漫長,各類業務幾乎無所不包,但是它的收入仍然嚴重依賴廣告,根據谷歌2018年二季度的財報,它的廣告收入為226.72億美元,占總收入的86%。所以谷歌在開拓新業務時,總是要考察這一項業務能不能成為低成本獲取廣告的入口,例如份額占據手機操作系統超過八成的安卓,就依靠其內置的谷歌應用成為了很好的廣告入口。而像安卓一樣,讓Google Assistant成為大多數智能家居產品首選的軟件,并利用領先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展示廣告的機會,就是谷歌發展這項業務的動力。
為什么智能家居如此重要
除了前文提到的亞馬遜、谷歌、小米等公司,中美的眾多頭部科技公司也在布局以智能AI助手為內核的智能家居業務。在美國,有蘋果、Facebook等公司,在中國有BAT和京東。
蘋果早在2014年就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開發平臺,在2017年6月推出了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Facebook的智能音箱產品也將在下周推出,據說還會有智能顯示屏。百度有小度音箱、阿里有天貓精靈、騰訊有聽聽智能音箱、京東則有叮咚智能音箱,其中天貓精靈的銷量已經突破了500萬臺。除了已經推出的智能音箱產品外,它們在智能家居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劃。
為何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不愿意錯過這個領域?阿爾法公社(公眾號:alphastartups)認為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為了獲得新的增長動力;第二是為了獲得更豐富更深度的數據。
在科技硬件領域,個人電腦和手機都已經到達了市場容量的頂點,依附它們的互聯網生態不再能低成本的產生新增用戶和流量,而科技巨頭們的增長卻是不能停下來的,新的用戶和流量必須跟上。智能家居領域擁有比電腦和手機更廣闊的市場,人們可以不使用手機和電腦娛樂和工作,卻不能不使用家電。它的容量非常大,使用頻次非常高,未來的開發潛力幾乎是無限的。
未來的時代是AI的時代,而AI最離不開的是數據。智能家居產生的數據將比電腦和手機產生的數據更豐富、更深度,因為它不僅有娛樂、時事、商務、言論方面的數據,還有生活數據和行為數據,這有助于科技巨頭們開發出更聰明、更能幫助的人類的AI。如果科技巨頭在這個領域掉隊,它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處被動,這也是沒有巨頭愿意錯過智能家居領域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