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的研究研究,海豚的首次身上一種致命皮膚病與氣候危機有關。圖為澳洲瓶鼻海豚。認定圖片來源:Michael J Fromholtz/維基百科(CC BY-SA 3.0)

2007年一只成年雌性澳洲瓶鼻海豚被發現死于嚴重皮膚病。致命照片來源:《科學報告》期刊
(神秘的皮膚地球uux.cn報道)據環境資訊中心(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本月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科學研究,海豚的報告病氣深圳包養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99-7144=9724)怎么找空姐莞式外圍上門外圍女桑拿全套按摩高端模特特殊外圍上門外圍女一種致命皮膚病與氣候危機有關,具體來說是期刊和暴風雨變得更加頻繁、強度增加,研究導致沿海水域鹽度下降有關。首次身上
2020年颶風數量破紀錄 而疾病爆發處 常見海水咸度急劇下降
這項研究是認定全球最大海洋哺乳動物醫院──加州索薩里托市海洋哺乳動物中心和澳洲研究人員合作進行。
15年前科學家首次在瓶鼻海豚(Common Bottleneck Dolphin,學名:Tursiops truncatus)身上觀察到「淡水皮膚病」,后來陸續在世界各地海洋哺乳動物身上發現。今日是學界第一次將這種疾病歸因于氣候變遷。
海洋哺乳動物中心首席病理學家杜威南(Pádraig Duignan)博士說:「自卡崔娜颶風以來,不斷有海豚死于這種皮膚病,現在終于能確定問題所在。」
「今年墨西哥灣的颶風季節特別嚴重,加上氣候變遷讓全球風暴系統愈來愈強,我們認為肯定會有更多海豚因此死亡。」
2020年大西洋強度大到可以命名的颶風數量破紀錄。科學家們說,氣候危機加劇了颶風的強度,因為熱帶氣旋以溫暖潮濕的空氣為燃料,而且隨著海洋變暖,燃料愈來愈多。
近年來,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附近海域的海豚都發現了這種疾病的大爆發。而疾病爆發的地方,常見海水咸度急劇下降。沿海海豚可以應付其海洋棲息地鹽度季節性變化,但它們畢竟并非生活在淡水中。
研究指出,嚴重的颶風和氣旋帶來不尋常的降雨,使沿海水域變得更淡,尤其是在干旱過后。
科學家:淡水皮膚病已影響到瀕絕澳洲瓶鼻海豚
在卡崔娜和哈維等級的颶風襲擊了沿海地區后,海水變淡的狀況可能持續數月。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后,科學家首次在紐奧爾良附近約40只瓶鼻海豚身上發現淡水皮膚病。
隨著氣候危機的加劇,海豚的生存前景堪憂。在澳洲,研究人員指出,疾病已經影響到瀕臨滅絕的澳洲瓶鼻海豚(Burrunan dolphin,學名:Tursiops australis)。
但是杜威南博士說,這個線索將使科學家和保育專家找出更好的方法來保護沿海海豚族群。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本月發表調查結果,稱所有四種已知的淡水海豚物種都面臨滅絕的威脅,部分原因是氣候危機。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成員克雷格.希爾頓–泰勒(Craig Hilton-Taylor)說,人類活動的影響促使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泰勒向媒體表示:「所有(物種瀕臨滅絕)都跟人類活動脫不了關系,無論是直接狩獵、捕魚還是采集,或是引入外來物種、將棲息地轉為農業、城市化、氣候變遷……人類足跡無處不在。」
生活在亞馬遜河系統中的南美長吻海豚現在被列為「瀕危物種」。人類活動使它的數量嚴重減少,包括漁具、在河流的筑壩以及污染。過去沒有足夠的資訊來確定這個物種的狀態。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提到另外幾種淡水哺乳類物種,包括亞馬遜江豚、南亞江豚、中國的白鱀豚和長江露脊鼠海豚都是受威脅物種,其中白鱀豚也有可能已經滅絕。
參考資料:《獨立報》(2020年12月29日),Fatal skin disease in dolphins linked to climate crisis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筑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