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一生以“滴水”為名,大家都尊稱他為“滴水和尚”。滴水和尚上堂說法時,不談玄妙之事,只要人人從珍惜滴水物資,日久,心意淳凈,自然能耳聞大千潺潺法音,親睹溪花山色的剎塵佛土。
真正的修行人,與其談誦萬卷經偈,不如從護念身邊天地萬物萬事做起。因為諸佛不在高高的藏經樓,而是在日常珍惜一針一線、一草一木,開發柔軟的慈悲心。佛經記錄著,有一位睒子菩薩,走路時不敢用力,怕把大地踩痛;說話時不敢大聲,怕驚擾熟睡的山河景色。他對無情萬象,以柔情萬種相待,聆聽它們的需要,他的心和天地同眠起,和天地萬物共呼吸。
殺生,不只是對待人和植物、蟲蟻蚊蚋等生命體的殘暴態度,凡是點滴的物質,任意浪費糟踐,都是殺生。縱然是家中的衣服、桌椅、家具等,你不珍惜它,縮短使用的時間,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殺生行為?
如果你也能從一滴水中看到無上的妙法,如此,一定能珍惜眼前點點滴滴的因緣。能夠視天地萬物如一滴水,珍惜它,愛護它,那么縱然是天寒地凍的時節,你的胸懷,依然是春日微熏,滿園蜂蝶飄舞。
作者:焦點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gif)



